“尽管在巨大的痛楚中,生命也依然忠实履行着自己的成长义务。”
她过着非常规律的生活。
八点起床;
十点前吃早餐;
晚餐前写一封不会寄出的信;
晚餐后带着信出门散步;
散步结束时,将信撕掉扔进垃圾桶。
不和任何人联系,
也不和任何人见面。
她曾以为自己会这样一直生活下去,
直到遇到女孩世伊和流浪猫芜菁。
作者 金惠珍
1983年生于韩国大邱。2013年凭借长篇小说《中央站》获第5届“中央长篇小说文学奖”。2018年凭借《关于女儿》获第36届“申东晔文学奖”,该作也成为继《82年生的金智英》之后最受关注的韩国女性小说。2020年凭借《9号的工作》获第28届“大山文学奖”。
译者 山异
资深文字工作者,追寻基于作者的本味翻译。翻译作品《李夕夜,不再沉默》《爱,鸡尾酒与生化危机》等。
好的小说更像倾听的耳朵,而非说话的口。它静静地守候在那些有着难以言说心情的人身旁。
——作家 崔真英
这本书让我重新意识到,带着自卑和负疚感,依然竭尽全力迈向下一步,这就是生活。
——作家 白温柔
在网络世界里,随意抛出的话语往往带着伤害,快速的判断和匆忙的指责比比皆是。金惠珍通过描写既是加害者又是受害者的内心世界,带领读者反思这样的现实,展现了极强的力量。
——记者 赵永浩
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真正倾听的机会:犯下错误的恶人、无法被原谅的加害者、背负沉重冤屈的受害者、被逆境击垮的失败者。在小说结束之前,作者始终未对主人公做出裁决。如果你读到了最后,那么你的倾听就已实现。
——《时尚芭莎》(韩版)
正如金惠珍的小说一贯呈现的那样,她总是沉重而深刻地描写那些被边缘化、被忽视的人们。这本书带来了温暖而绵长的感动。为了战胜痛苦、与世界沟通,她们艰难地迈出每一步。这些充满遗憾却又温暖的瞬间,无不展现了金惠珍作家独特的视角。
——读者评价
※ 在生活的裂痕中寻找一丝微光,即使坏掉的人生,也有值得守护的瞬间。
《关于女儿》作者金惠珍深刻描绘愤怒与希望交错的现代生活日常。
她,是承受网络暴力的心理咨询师,曾用尖刻的语言伤害他人;
她,是遭遇校园霸凌的小学生,在愤怒中用暴力抗争。
一场救助流浪猫的行动,成了她们与生活和解的契机。以伤痛互认,以最大的善意尝试理解人与动物的存在。她们与猫一同向生命的出口靠近。
※ 当围剿个人成为日常,我们还能真诚自由地活着吗?在审判的阴影下,我们既不被接纳,也无法感到安全。
即便如此,活着从来不是一种选择,而是必须背负的责任。我们卑微而自我,既没有胜利,也没有失败,只是度过了时间。
韩国作家金惠珍出道以来,屡获佳绩:中央长篇小说文学奖、申东晔文学奖和大山文学奖等。
她始终与笔下的人物保持适当的距离,既不批判,也不裁决,而是以温柔的姿态默默倾听。从没有输赢的母女关系,到东亚打工人弱弱相残的“恶”,再到被暴力裹挟的普通人,在分裂与对立的世界里,她冷静质疑选边站队的冲动,打捞被人类丢弃的善意。
※ 关于正常活着的勇敢坚持,也关于超越语言的理解与联结。
尽管真心与善意无法强求,但我们至少可以在裂缝中,为自己栽种一点生气。
拥有另一种语言的猫和说出深刻话语的女孩,为成年人营造安全的场域,引导成年人用直觉去触碰生命的本质。放下猜忌,是理解的开始,也是爱最真挚的实践。
※ 在暴力与悲伤之中,她们靠近彼此,试图照亮身后的暗影。新锐设计师郑在睡×知名插画师宇宙废狗,精准捕捉作品精髓。
“她觉得自己至少可以把这些事告诉女孩,如果女孩愿意的话,如果女孩主动想要听。但在那之前,她会耐心等待、尽力倾听。
她放松肩膀,挺直腰背。女孩与她对视。”
110*185平装双封,静谧与烈火间,展现信任的力量。
内文采用微涂纸,翻阅顺滑,不易泛黄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会员家 | 书天堂 | 天猫旗舰店 |
![]() | ![]() |
微信公众号 | 官方微博 |
版权所有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(GROUP) | 纪委举/报投诉邮箱 :[email protected] 纪委举报电话:0773-2288699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: (署) | 网出证 (桂) 字第008号 | 备案号:桂ICP备12003475号 | 新出网证(桂)字002号 | 公安机关备案号:450302020000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