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书第一部分首先简要地追溯了西方古代、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艺术中关于永恒、优先和叙事的修辞,然后通过从巴洛克时期到现代的主要画作,分析时间和“左右”方向性在其中的作用。第二部分讨论东方(中国)艺术史中的时间和方向性,主要着眼于山水画,找到其中的叙述模式。这部分会包含对中国艺术史上许多著名画作的分析。后记《方向:图像世界和文本世界》在总结文字书写的方向和图像呈现的方向的基础上,还提出了决定方向性的成因和起源。
彼得·内斯特鲁克(Peter Nesteruk),在诺丁汉大学获得批评理论硕士和博士学位,2012年以来一直就职于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系。研究领域包括艺术、摄影、建筑、文艺理论等。主要著作有《模仿论》《艺术中的时间修辞:视觉文化中的熵、永恒与乌托邦》等。
欧阳宜文,英国伦敦大学音乐学博士。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、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音乐学、音乐美学等领域的研究。发表论文10余篇。
目 录
第一部分 西方艺术
第一章 类型与模式:从古代到希腊罗马晚期再到早期文艺复兴(公元前2000—公元1500 年) / 3
第二章 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期的叙事空间(1500—1600 年) / 26
第三章 绘画:二维中的时间和情感(1600—1900 年) / 48
第四章 20 世纪,布拉克和霍普(1900—1950 年) / 75
第二部分|东方艺术史中的山水与三角形结构
引 子 东方 / 111
第一章 中国艺术中的方向性 / 113
第二章 夸张、削减与背景 / 120
第三章 向左与向右,道德与权力 / 135
第四章 向左与向右叙述模式中的文化差异 / 157
第五章 逾越与明显的反例 / 170
结 语 / 183
后 记 比较框架下中西艺术的方向性 / 186
参考文献 / 201
译后记 / 213
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艺术中时间和方向性奥秘的佳作。它跨越东西方艺术史,从西方古代到现代,从巴洛克到当下,剖析画作中时间的流动与“左右”方向性,揭示其背后的文化与审美逻辑。在东方部分,聚焦中国山水画,挖掘其独特的叙述模式,解读中国艺术中时间与空间的融合之道。全书试图阐发东西方艺术之精髓,为读者呈现一场艺术与思想的盛宴。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学术研究者,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与见解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会员家 | 书天堂 | 天猫旗舰店 |
![]() | ![]() |
微信公众号 | 官方微博 |
版权所有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(GROUP) | 纪委举/报投诉邮箱 :[email protected] 纪委举报电话:0773-2288699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: (署) | 网出证 (桂) 字第008号 | 备案号:桂ICP备12003475号 | 新出网证(桂)字002号 | 公安机关备案号:45030202000033号